源於武士的絲綢
在鶴岡市遇見日本近代化的原始景觀

   山形縣鶴岡市為中心的莊內地區,以舊莊內武士將配刀換成鋤頭開拓了松之岡開墾場,成了日本最大的蠶室群為契機成為國內最北界線的絲綢產地而發達。至今仍是日本國內唯一保存從養蠶到絲綢紡織品為一貫作業的地方。
  在鶴岡市,除了松之岡以外,在沿著六十里越古道的田麥俁村落中也現存有在一棟四層樓構造的,起居與養蠶等融合一起的多層民家。更是國內唯一一處仍然在明治時代成立的工廠進行精練工程的地方。鶴岡市在繼承絲綢產業的歷史 、文化的保存的同時還致力創造新的絲綢文化價值。
 來到鶴岡,您可以通過整個城鎮街道體驗到前人努力的結晶,日本近代化的原始景觀。
 
戊辰戰爭
配刀換鋤頭 ~松之岡開墾場~
養蠶與生活~田麥俁的多層民家~
近代化的原風景~商業·產業的近代化遺產群~
絲綢之新文化價值和產業的創新

戊辰戰爭

  莊內藩和會津藩等共同與明治政府交戰,在其他藩敗北投降時,莊內藩堅持奮戰到最後。雖然沒讓政府軍進到領土內 ,但最終降伏於政府軍。降伏後曾被下令轉封,在獻納了30萬兩又得以復職。能得以從輕量處是由於西鄉隆盛下達的指示。之後舊莊內藩主和藩武士、家臣長老前往鹿兒島與西鄉隆盛作交流。在交流中,舊中老(官職僅次於家臣長老) 菅實秀,向西鄉隆盛提議了「為了對日本的近代化作出貢獻,應著手開墾荒地種桑樹、養蠶事業。」一事,受到了贊同與支持,這是使莊內成為蠶絲發祥地的原因之一。

戊辰戦争絵巻 致道博物館所蔵

配刀換鋤頭 ~松之岡開墾場~

  明治維新之後,舊莊內藩武士約3000人(估計總共勞動人員約50萬人)用鋤頭替代佩刀, 開拓荒野,建設了日本最大的養蠶群室,松之岡開墾場。此處,不僅是莊內地區而且對日本全國的近代化也作出了貢獻,為”日本絲綢的起源之地”。松之岡的開墾,是成為以鶴岡市為中心在莊內地區絲綢產業興盛的重大契機,不僅產業方面,也對文化方面帶來很大的影響。在明治時代初期實施給全國的武士家族開創的開墾地一般多數分布在農村的山村集落處,其中松之岡開墾場是從開墾當時至今仍維持有設施、開墾地與經營方針,也傳承從養蠶到抽絲、紡織、精練、印染絲綢製品生產一貫作業工程的無形文化遺產、也就是所謂的”生涯產業”的地區 。

松ヶ岡開墾場(旧庄内藩士)

養蠶與生活~田麥俁的多層民家~

  鶴岡市田麥俁地區是,連結莊內地區和村山地區的六十里越古道旁沿途的村落。以四層結構的多層民家之鄉聞名,其多層式構造受到松之岡開墾場建築風格很大的影響。據說在養蠶盛行的明治時代中期,民家的第二層以上是作為養蠶的場所被使用。因為此地區處於山區的傾斜地適合住屋的土地狹窄、又是豪雪地帶,不易新建或增建房屋,因此形成了生活起居和作業、養蠶全融合在一棟建築的多層民家的建築格式。第一層是家族居住用,第二層是雇工們的宿舍及作業場所,第三層用來養蠶,第四層是用來儲放雜物。為了提高養蠶的效率,進行對頂樓層的改造,為了可從屋頂的四方採光和排煙,裝設了被稱為「高破風」的高開窗,從屋頂側面觀看外形形似「武士戴的頭盔」被稱為「頭盔造型」的屋頂。房屋輪廓和屋頂角邊微翹的形態優美,形成了別出心裁的風格。

田麦俣の多層民家 遠藤家

近代化的原風景~商業·產業的近代化遺產群~

  對鶴岡的絲綢織品產業進行風險資本投資的是,作為鶴岡城舊莊內幕府的御用商人而發達,後來成為鶴岡第一富商且致力於振興產業的風間一族。明治29年 (1896年)丙申年,風間家第七代家主幸右衛門,在原武士住宅的遺跡上建造了以住宅及營業為據點的「丙申堂」,此丙申堂 ,還完好的留存著約200年前的武家門和使用了約4萬個石頭鋪成的「石置屋頂」為特徵,以主屋為中心有4個倉庫和寬大木板的框架及巨大的頂梁柱等豪商往昔的繁榮景象。

風間家旧邸 丙申堂

絲綢之新文化價值和產業的創新

  位在鶴岡市區的致道博物館裏,展示著一棟從田麥俁地區遷築來的一棟多層民家。同樣被遷築至此館的原西田川郡役所在當時提供整備桑樹園的資金借貸、養蠶指導等是為明治時代重要的業務。另外,明治39(1906)年創業的”羽前絹練”,生產專為出口的羽二重平織亮絲 ,獨自完成 養蠶→抽絲→織布→精練→染色、印花→縫製的一貫程序。在明治時代建造的工廠和昭和15(1940)年建造的事務所現在依然有效的使用著。如此,在鶴岡市保存繼承絲綢產業的歷史與文化,讓當今的人們可從被留下的歷史遺產中得以緬懷往昔。現在,鶴岡中央高中的學生成立了「Silk Girls Collection」使用鶴岡生產的絲綢做素材製作禮服,將在鶴岡誕生的絲綢重新活用,Kibiso是向世界推展的日本新絲綢產業。

シルクガールズプロジェクト

株式会社羽前絹練

多層民家 渋谷家

旧西田川郡役所

kibiso